明天,就要迎來2018年的一個大團圓節日——中秋節。
合縱裝飾全體家人提前給大家道一聲:感恩有你,中秋節快樂!
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關于中秋的小故事。
中秋是怎么來的呢?
按歷法算,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,是秋季的第二個月,稱為“仲秋”,而八月十五又在“仲秋”之中,所以就被稱為“中秋”。中秋是豐收、團圓的日子,自古便是值得慶祝的時節。
不過關于中秋,還流傳著許多有意思的歷史和神話故事。
01
相傳,后羿和嫦娥是一對恩愛夫妻。
遠古時期,天上有十個太陽,整日照射大地,大地民不聊生。后羿同情世人,使出神力,拉弓射下了九個太陽,并命令最后一個太陽早升晚落。世界才有了日夜之分。
從此后羿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,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。而奸詐刁鉆、心術不正的逢蒙也趁機混了進來。
有天,后羿去昆侖山探訪友人,遇到西王母娘娘,娘娘賜了一包不死神藥給后羿,吃了這藥,就可以化身成仙,飛上天宮。后羿回家后把它交給了妻子嫦娥保管。
三天后,后羿出門打獵,逢蒙裝病沒有跟著去。趁后羿走后,帶著一堆人圍住后羿的房子,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藥。一時危急,嫦娥不知道怎么對付眼前的惡人,為了保住不死神藥,便一口吞下了不死藥。剛吞下,嫦娥的身體忽然飄了起來,遠離地面,向天上飛去。
后羿回家發現妻子消失了,悲痛不已,痛哭流涕。有人告訴他,嫦娥飛上天奔月了。
后羿從此每天夜里抬頭對著月亮呼喚嫦娥的名字。他的呼喚驚動了上天,皎潔的月亮上,突然出現了嫦娥的身影。后羿急忙擺上香案,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,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,表達深深的思念。
百姓們也聽說了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,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,遙祭嫦娥,祈求善良的嫦娥保佑民間吉祥。
后來月母被后羿和百姓的真情所打動,便允許嫦娥在每年中秋的月圓之日與后羿在月桂樹下相會。
從此,中秋拜月的風俗就在民間傳開了。
02
嫦娥吃了不死之藥,飛上月亮成了仙。但卻孤獨地一個人守著月宮,每日都在思念地上的丈夫后羿。
唐朝詩人李商隱把這段傳奇寫進了詩,來表達孤獨等待的悲傷之情。也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詩: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之后,中秋習俗的概念慢慢流傳,但那時候還沒有月餅這個東西,人們只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慶祝中秋節。
唐朝年間,有一年的農歷八月十五,楊貴妃和唐玄宗在御花園游玩,走累了,兩人就去亭子里休息。楊貴妃順手拿起桌上的餅,嘗了一口,贊賞味道十分美妙。
玄宗便問下人這是什么餅,下人說這是從胡人那里傳來的,叫胡餅。玄宗卻認為這個名字太土了,不好聽。
就請楊貴妃賜個新名字。貴妃一看這餅,渾圓如玉,又想起今天正是中秋月圓之夜,便取名為“月餅”。
至此,才有了我們現在吃的“月餅”。
03
到了宋代,北宋丙辰年的中秋,又有了這樣一件小事:
著名詩人蘇軾,十分想念自己七年未見的弟弟,趁中秋月圓之夜,對著月亮抒發自己的思念之情。
一邊思念弟弟,一邊借酒消愁,這一喝就喝了一整夜,也在酒中悟出了人生道理,醒來便揮手寫下了這首《水調歌頭》:
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
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。
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高處不勝寒。
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?
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
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
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
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
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,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,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。
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,即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。
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,這大概是最美好的祝愿了。
中秋佳節,一年一度,不管你是獨自一人身在異鄉,還是剛好老婆孩子在身旁,都愿你以后的每一天,能敞亮如月,順滑如餅,多姿多彩!
最后再說一遍,祝大家中秋快樂!
● ● ●
更多案例可了解專欄:合縱裝飾
湖北合縱裝飾地址:孝感市星河天街C1棟二單元1227室(游樂園左邊路口進入直行150米)
↓↓↓
聯系我們
0712-2726688
15072635983(同微信)
QQ在線
2641190231
掃一掃聯系我們
湖北合縱裝飾官方網站:http://www.hotfacesitting.com/